硝烟虽已远去,历史从未尘封。那场关乎民族存亡的伟大抗争,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也留下了深邃的历史思考。本系列书单分为三期,从全球视角到地方战场,从战争纪实到战后反思,从伟人战略到平民视角,带我们触摸历史脉搏,洞察时代洪流。系列书单的第二期,让我们翻开书页,穿越时空隧道,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回顾更是为了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精神的力量,理解民族的韧性昆明配资平台,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让阅读成为我们传承记忆、照亮前路的方式。
01
《不许可:日军随军记者相机中的侵华历史》
编著者
殷占堂
扫码阅读
揭露暴行的视觉史诗,无可辩驳的影像证言。
展开剩余90%内容简介:本书包含660余幅日本每日新闻社随军记者拍摄的日军侵华的照片。在当时为了控制舆论,日军加强了新闻审查制度,由陆军省、海军省和情报局以极其严苛和机械的标准对新闻照片进行审查。除了涉及军事情报等机密信息之外,反映日军侵华时期烧杀抢掠,被认为有损日军“形象”的,会引起士兵厌战情绪的照片,均被盖上了“不许可”印章,严禁对外发表。战后,照片被曝光,进一步为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提供了佐证。
02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著者
(美)柯博文
扫码阅读
外患如何成为催化国内团结的转折点,学术化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形成。
内容简介:日本问题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是本书的主题。本书是对1931—1937年中国政治与中日冲突的复杂关系的研究,描绘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大图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种政策在西安事变后也没有中断,直到1937年8月在上海爆发战争,它才被完全放弃。作者极为细致地考察了1931年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间日本的入侵、中日冲突以及由此对中国国内的形势和各派力量产生的影响。概言之,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促使民众觉醒和团结,迫使蒋介石最后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团结国内各种力量一致抗日。
03
《日本航空部队侵华研究》
著者
冯钰麟
扫码阅读
日本长期侵华野心的铁证,现代空中武力毁灭性角色的预演。
内容简介:近代日本航空部队的侵华是日军一系列侵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日军整体侵华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自从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热气球部队首次出现于战场上,在此后的日德青岛战役、济南惨案、“一·二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直至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本航空部队没有缺席任何一次日本的军事侵华活动。本书以航空实战、基地建设、谍报工作为主线,还原近代以来日本航空部队侵华活动及其构建侵华航空体系的历史过程,借此回答其空中杀伤力从何而来的问题,并以上述体系为切入点,考察日军在全面侵华战争中对航空部队的运用。
04
《我们没有忘记:18个日本人的“二战”口述》
著者
宋看看
扫码阅读
侵略罪行的民间自白,历史真相的永恒刻印。
内容简介:一部来自日本民间的口述实录,回望了那场残酷的战争。他们当中,有后半生致力于为战争证言的前战犯高桥哲郎,有用一辈子忏悔侵华罪行的日本兵黑田千代吉,还有八路军中的日籍战士砂原惠和日籍护士北浦佐都子……他们每一个人的口述,都是一部真实的战争史,表达了对侵华战争的忏悔,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不论战前的身份如何、战时的经历如何、战后的处境如何,战争都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活轨迹。
05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著者
(日) 加藤阳子
译者
章霖
扫码阅读
以反战思想家的立场,揭露军国主义煽动本质。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能够调动读者求知欲的历史读物,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对历史有着清醒认识的良知学者,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为什么日本人会选择战争,日本民众是如何被煽动的,各个时期的战争究竟对地区秩序和参战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者强烈地谴责战争,认为战争会将参战各国的人民逼向绝望的深渊。她坦言,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是民族自杀式的悲剧,进而引导日本国民反思历史,承认战争罪行,走和平发展道路。
06
《狼牙山五壮士》
编著
军事科学院解放军党史军史研究中心
扫码阅读
青少年党史教育的鲜活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诠释。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勇士参军记”“战斗中成长”“浴血狼牙山”“历史的丰碑”四部分生动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的成长经历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狼牙山五壮士是全民族抗战中八路军与日伪军作战的一个英雄群体,他们表现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重温这一历史片段,依然会被抗日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壮举所感动激励。在新时代,学习传承英雄精神,勇于担当奉献,让璀璨的英雄精神之光为我们导航引路,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磅礴力量。
07
《战争的比价》
著者
(美) 肯尼思·奥根斯基
(美) 杰克·库格勒
译者
高望来
扫码阅读
重新定义战争爆发终结规律,对当代国际关系提供历史性镜鉴。
内容简介:本书为权力转移理论的巅峰之作。该理论认为,当国际体系中强大的两个国家增长速度出现显著差异,国际体系便会失衡并诱发战争。理解国际体系的关键在于洞察各国发展路径的独特性——时机、顺序与速度皆不尽相同,并无单一模式可循。决定发展的力量组合各异,最终深刻影响一国可支配的权力水平,因为不同的发展模式为本国精英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战略资源。
08
《二战风云录:二战全景纪实》
编者
《学生探索者》编委会
扫码阅读
全景展现战争全貌,直观揭示人类冲突根源。
内容简介:本书以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的伏笔,写到二战结束后的战犯审判,以生动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描写了二战中的或大或小事件,并用珍贵的图片,展示给读者一个全面、直观、简明的历史。如果将时间作为纬线,人物作为经线,本书则是一幅用经线、纬线编织而成的悲壮画卷。随着画卷的渐渐展开,我们将会沿着历史的足迹,探索那曾经弥漫着硝烟的年代,回忆战争中一次次生死交替的瞬间。让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让战争远离我们的世界。
09
《一口气读完二战全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纪实(套装三十六册)》
编著者
刘干才 李奎
扫码阅读
呈现钢铁洪流的宏观博弈,揭示正义终结黑暗的必然逻辑。
内容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全世界人民拖进了战争深渊,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伤亡达3500多万人。本套书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部分,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解密资料,以整个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0
《战争与回忆(1941—1945)》
著者
(美) 赫尔曼·沃克
译者
陈良廷 等
扫码阅读
人类终将以精神力量克服战争,完成自我救赎。
内容简介:本书以小说笔法阐述——战争是一种古老的思想习惯、一种古老的心理状态、一种古老的政治手段,就像人的牺牲和人的奴役已经成为历史陈迹那样,战争今后也一定会成为历史陈迹。人类的精神会证明:它是能胜任结束战争这一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的。尽管这个时代充满了悲观情绪,尽管本书写了有阴暗的一面,但人类的精神在本质上是英勇无畏的。
来源:国家图书馆昆明配资平台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